河道攔垃圾浮漂是一種專為攔截和收集水面漂浮污染物設計的環保設備,廣泛應用于河流、湖泊、水庫及水電站等水域,對改善水質、保護水生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通常由浮體、連接件和攔污網三部分構成。浮體作為主體,多采用高強度聚乙烯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內部填充聚氨酯或聚苯乙烯發泡,以提供穩定浮力。連接件如鋼絲繩、鏈條或專用連接件,用于將多個浮體串聯,形成連續的攔污屏障。攔污網則由尼龍或聚乙烯等材料編織而成,網孔大小可根據攔截需求定制,有效攔截垃圾、水草、樹枝等漂浮物。
一、保存前的預處理(關鍵步驟,避免殘留污漬腐蝕)
徹d清潔
用高壓水槍或清水沖洗浮漂表面的淤泥、水草、油污等殘留物,若有頑固污漬(如藻類附著),可蘸取中性清潔劑(如洗潔精)輕輕擦拭,禁止使用強酸、強堿或腐蝕性溶劑(避免腐蝕塑料/復合材料表面)。
對于拼接式浮漂(如多段連接的浮排),需拆開連接部件(如卡扣、螺栓),清潔連接處的縫隙,防止雜質殘留導致拼接部位氧化生銹(金屬連接件需額外處理)。
干燥處理
清潔后將浮漂放置在通風陰涼處自然晾干,避免陽光直射暴曬(防止快速老化),也不可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尤其泡沫材質,易吸水導致重量增加、結構變軟)。
若浮漂內部為中空結構(如塑料浮筒),需檢查是否有進水(可傾斜觀察是否漏水),若進水需倒置瀝干或鉆孔排水(排水后密封孔洞),防止內部積水發霉或冬季結冰膨脹破裂。
二、短期保存(1-3個月,暫不使用但需隨時啟用)
存放環境
選擇干燥、通風的場地(如倉庫、棚屋),避免露天堆放(防止淋雨、日曬)。若需臨時露天放置,需用防水布完q覆蓋,底部墊高(用木板或支架架空,離地30cm以上),防止地面潮氣侵蝕。
遠離熱源(如鍋爐、火堆)和尖銳物體(如鋼筋、石塊),避免高溫導致塑料軟化變形,或被硬物刮破表面。
堆放方式
單體浮漂:直立或平放堆疊,堆疊高度不宜過高(塑料浮漂不超過5層,泡沫浮漂不超過3層),避免底層浮漂受壓變形。
拼接式浮排:若可拆卸,盡量拆解為單體存放;若不可拆,需平鋪放置(避免彎曲折疊),兩端用支架固定,防止因自重導致中間下垂變形。
金屬部件防護
浮漂上的金屬連接件(如螺栓、卡扣、掛環)需涂抹防銹油或凡士林,防止受潮生銹,再次使用時難以拆卸。
三、長期保存(3個月以上,如季節性停用)
材質針對性保護
塑料浮漂(如PE、PVC材質):
避免接觸有機溶劑(如汽油、柴油),防止材質溶脹開裂;
可在表面均勻涂抹一層專用塑料保護劑(如汽車內飾養護劑),減緩紫外線老化導致的變脆、褪色。
泡沫浮漂(如EPS、EVA材質):
需單獨存放,避免擠壓(泡沫抗壓性差,易變形),可用紙板或木板分隔,防止相互粘連(尤其高溫環境下);
禁止與尖銳物品接觸,泡沫材質易破損,一旦表面出現孔洞,會吸水影響浮力。
復合材料浮漂(如玻璃鋼外殼+泡沫內芯):
檢查外殼是否有裂縫,若有輕微破損,用同材質修補劑填補并打磨光滑,防止進水損壞內芯;
避免長期重壓,防止外殼變形影響整體結構。
存儲環境控制
溫度:理想溫度5-30℃,避免長期處于0℃以下(防止內部殘留水分結冰膨脹)或40℃以上(塑料易老化、泡沫易收縮)。
濕度:相對濕度≤70%,潮濕環境需在存儲區放置干燥劑(如硅膠干燥劑),并定期更換。
避光:存儲區需遮光(如使用遮陽布、存放于封閉倉庫),紫外線是導致浮漂老化的主要因素,尤其深色塑料浮漂更易因日曬褪色開裂。
定期檢查(每月1次)
查看浮漂是否有變形、開裂、表面發脆等情況,泡沫浮漂需檢查是否有破損漏水(可稱重對比干燥時重量,增重即可能進水)。
金屬連接件若出現銹跡,需重新清潔并涂抹防銹油,嚴重銹蝕的部件需提前更換,避免再次使用時斷裂。